朱蘭曾建議,如果只考慮過程速度和交付時間,可以很容易地應用精益快速改進方案來解決過程中的約束。如果要更好地維護設備,應采用以維護設備正常運行為重點的全面生產性維護(TPM)。對于服務型公司來說,沒有實物,沒有設備,業務相對簡單,所以不要使用那些不必要的工具。
如果要解決的問題是當解決方案不正確或不及時時,會有很高的風險,比如減少庫存、降低人工成本或解決客戶投訴,采用精益的方法可能不是一個正確的決策。
六西格瑪,或現在的精益六西格瑪,是目前最流行的解決難題的持續改進技術。六西格瑪技術的普及源于六西格瑪黑帶對其客戶所需的許多關鍵質量特性(CTQ)的認可,這些特性不僅與解決缺陷有關,還與流程加速和減少浪費有關。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其實都是客戶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很多服務公司來說。因此黑帶開始使用一些精益工具來代替六西格瑪項目,而精益工具在六西格瑪項目中的廣泛使用形成了精益六西格瑪、精益六西格瑪來解決那些需要同時解決的問題。這種將精益和六西格瑪質量兩大陣營融合成一個體系的想法,形成了目前的精益六西格瑪、適馬精益、精益六西格瑪設計等體系。
很多管理人在沒有完全理解兩種方法的異同時,會發現很難在精益和六西格瑪之間做出選擇。很多時候,好的方法因為內部主管部門缺乏相關知識而被放棄或沒有正確使用,以幫助解決公司的問題。
精益基于拉動式準時制生產,消除了公司生產活動中在制品和倉庫的浪費。精益想法是利用最佳的資源配置,盡快滿足客戶的需求。六西格瑪方法是一個科學優化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在問題的中間被定義之前,防止盲目的行動。就像現代搬運中的戴明循環一樣,六西格瑪所倡導的DMAIC已經成為公司解決中間問題的意識形態武器。公司使用六西格瑪不僅可以解決直接生產部門的問題,還可以解決R&D、銷售、采購等間接生產部門的問題。
精益六西格瑪不是精益和六西格瑪的簡單加法,而是兩者的互補和有機結合。他們的共同點,如追求完美、持續改進、以過程為基礎管理和以客戶價值為出發點,為兩者的結合提供了基礎。這兩種模式側重于消除浪費和控制變異,它們是互補的,而不是對立的。總之,精益是一個宏觀的操作思路,而六西格瑪提供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分析工具。可以通過簡單的數據分析解決的問題,不需要通過實驗設計來解決。前者告訴我們做什么,后者告訴我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