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技術發展史中,人類完成了許多產品的設計,積累了大量的發明創造經驗。奇舒爾的研究發現:
1)過去不同領域的發明中使用的原理(方法)并不多,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發明的應用原理(方法)被重復使用。
2)每個發明原理(方法)不限于特定領域,而是適用于不同領域的發明和創新。
3)相似的問題(沖突)及其解決方案原理在不同的工業和科學領域交替出現。
4)技術系統的演化模式(規則)在不同的工程和科學領域交替出現。
5)創新設計所基于的科學原理往往屬于其他領域。
【例】美國借助奇特的外形設計、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涂層設計了F-117隱形戰斗機。其他國家要想發展隱身戰斗機,就不能步美國的后塵,所以只能另辟蹊徑,利用其他原理和方法來實現隱身功能。俄羅斯已經開始進行實驗研究,通過使用原理實現戰斗機的隱身,該裝置在飛機周圍產生離子云,如圖3所示。
因此,要實現某個功能,可以使用不同的原理來實現。可以是幾何的,也可以是物理的,這也證明了創新設計所基于的科學原理往往屬于其他領域。
著名國際TRIZ專家Savransky指出:
1) TRIZ方法是基于知識的方法。
這些知識包括:
(1)解決發明問題的啟發式知識,從全球250多萬件專利中抽象出來(數量一直在增加),在提取圖像的過程中獲得了一些基于產品進化理論的客觀啟發式方法;
②利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中的效果知識;
(3)技術問題領域的知識,包括技術本身和與技術相似或相反的技術。
比如“一碗水是平的”就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意思是盛水的碗是平的,水面就在一個平面上,不會有偏向。這種說法其實是基于地球對液體的引力效應,是一種基于知識的方法。同樣的原理出現在埃及的金字塔建筑中。人們在建造塔基時,會挖溝灌溉周邊地區,利用同一平面的水位來保證塔基的水平。在現代生活中,人們仍然使用這種方法。裝修房間時,用U型管注水,U型管兩端水平面相同。利用這兩個水平面,不同地方的瓷磚可以在同一高度。跨越千年,跨越不同領域,用同樣的原理解決看似不相關的問題是效果知識庫的“威力”。
2) TRIZ是面向人的方法,不是面向機器的方法。
TRIZ理論本身是基于將系統分解成有益和有害功能的實踐。這些分解取決于人們對問題和環境的理解,并且是隨機的。像計算機這樣的機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起到輔助作用,只為處理問題的設計師提供一定的支持。
而且不能完全取代人類的作用。人的中心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3) TRIZ方法是一種系統的方法。
使用TRIZ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可以輕松應用已有的知識。
4) TRIZ方法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TRIZ方法用于研究人類在發明和解決技術問題的過程中所遵循的科學原理和規律,這些原理和規律用于解決實際設計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